紗線從結構上分類
單絲:指長度很長的連續單根紗。
復絲:指兩根及以上的單絲并合在一起的絲束。
捻絲:復絲經加捻形成的紗線。
復合捻絲:捻絲經過—次或多次并合、加捻即成復合捻絲。
變形絲:化學纖維原絲經過變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環圈等外觀特性。加工的目的是增加蓬松性伸縮性和彈性。根據性能特點,通常有彈力絲、膨體紗和網絡絲三種。
單紗:由短纖維經紡紗形成的單根的連續長條。
股線:兩根或以上單紗合并加捻形成。若由兩根單紗合并形成,則稱為雙股線,三根及以上則稱為多股線。股線再并合加捻就成為復捻股線。
花式線:用特殊工藝制成,具有特種外觀形態與色彩的紗線,包括花色線和花飾線。是由芯紗、飾紗和固紗在花色捻線機上加捻形成,表面具有纖維結、竹節、環圈、辮子、螺旋、波浪等特殊外觀形態或顏色。
膨體紗:膨體紗是利用脯綸纖維的熱收縮性(熱塑性)加工的、具有高的松軟度的豐滿的紗線。將低收縮性能與高收縮性能的脂綸纖維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紗線,然后松弛熱定形。這樣,高收縮纖維收縮大,形成紗芯,低收縮纖維收縮小,被擠壓在表面,從而制得蓬松的紗線。
包芯紗:是以長絲或短纖維紗為紗芯,外包其他纖維或紗線而形成的紗線。
接下來主要講在家紡領域用的較多的紗線——花式紗
花式紗:是指具有結構和形態變化的單股紗。它的紡制方法是在梳棉、粗紗和細紗等工序采用特殊工藝或裝置,從而改變紗線的結構和形態,使紗線表面具有"點"狀和"節"狀的花型。如結子紗的表面呈顆粒狀的點子附在紗的表面;竹節紗的表面呈間斷的粗細節;間斷AB紗的表面呈一段為單色紗,另一段為雙色AB紗交替分布。這種粗細節或單色及AB紗的長短可按后道產品的要求確定,可長可短,可粗可細,間距也可稀可密,有規律和無規律任意調節。
氨綸包芯紗
氨綸包芯紗是在普通細紗機的中羅拉和前羅拉之間送入一根經過拉伸的氨綸長絲(一般拉伸3~4倍)與牽伸后的須條匯合,通過前羅拉使原來帶狀的纖維須條包纏在氨綸絲的外面而形成。
這類紗的線密度一般為12-30tex(33-83公支),可用于針織物或機織物,織物富有彈性,穿著舒適。目前氨綸包芯紗大多為棉包氨,也有滌包氨。
氨綸包芯紗還可在雙羅拉捻絲機或專用的包覆機上生產,將氨綸絲的外面包上一層棉紗或錦綸長絲;也有的包上蠶絲用于做真絲T恤衫的領,由于氨綸絲的收縮性,可使針織衣領硬挺。
滌綸包芯紗
滌綸包芯紗是在普通細紗機上,用一根高強滌綸長絲從中羅拉和前羅拉之間喂入,通過前羅拉使原來帶狀的纖維包纏在滌綸長絲的表面而形成。
該紗再經合股可作成高強滌綸縫紉線,不但強力高,而且表面包一層棉纖維后,在高速縫紉機針眼處通過時不易發熱。這種紗也可織成帆布作運輸帶,不但強力高,且表面包棉纖維后與橡膠的粘合性能好,克服了滌綸與橡膠親和力差的缺點。滌棉包芯紗可以用作滌棉爛花布。
不銹鋼絲包芯紗
不銹鋼絲包芯紗是在直徑25um的不銹鋼單絲外包棉纖維,紡紗方法同滌綸包芯紗類似,工藝上要注意不銹鋼絲卷裝的退繞要用徑向積極退繞方式。用這種包芯紗織布時一般用作緯紗,與普通紗1:1排列或1:2排列。
這種織物可用于國防上防雷達的遮蓋物,也可用于民用的防輻射工作服或圍裙等,有著廣泛的用途。
這類紗是將不銹鋼絲拉成8000~1000根絲束(單絲直徑6-8μm),在并條機上通過牽切拉斷成纖維狀,再與棉混紡成紗。經緯向用這類紗的織物的抗輻射和屏蔽效果非常好,可用于國防和民用。如果用火把棉纖維燒掉就是一層很薄的不銹鋼網。
竹節紗是在普通細紗機上另加裝置,使前羅拉變速或停頓,從而改變正常的牽伸倍數,在正常的紗上突然產生一個粗節,像竹節一樣因而稱為竹節紗。同理,也可使中后羅拉突然超喂,同樣使牽伸倍數改變而生成竹節。
目前常用竹節紗的線密度為12-83ex(12-83公支),原料有純棉、化纖混紡等,以短纖為主,也有中長型及毛型纖維等。竹節的長度一般不能小于纖維的長度,棉纖維的竹節長度較短千型纖維的竹節長度長。
竹節的粗度則視品種而定,最小的竹節比基紗粗1倍左右,用這種竹節紗和一根同特數的正常紗合并后制作服裝面料,織物表面可呈現不規則的花紋。
竹節比基紗粗4~5倍以上的竹節紗在使用時往往外面再包上一根較細的紗或長絲,因為粗節與基紗的粗細相差太大,粗節處捻度很小,使這段紗不但易發毛,而且強力低,包上一根紗后可以克服這個缺點。
用這種紗織成的織物,表面粗獷,風格獨特;也有用這種紗再在花式捻線機上制成波形紗,由于粗節處的波形特大,形似玉米,所以又稱爆米花紗。
竹節紗有單色和雙色之分,雙色竹節紗也是用改造過的細紗機紡制的。中羅拉和后羅拉單獨用伺服電動機傳動,兩根不同顏色的粗紗,一根從后羅拉送入中羅拉膠輥的溝槽進入前羅拉與前羅拉組成個牽伸區,另一根粗紗從中羅拉后面喂入與前羅拉組成一個牽伸區,在紡雙色紗的基礎上進行超喂就能生產雙色竹節紗。
這類紗紡制方法是在中羅拉和后羅拉各送入一根不同顏色(也可以是不同染色性能)的粗紗,中羅拉和后羅拉均單獨傳動,如中羅拉和前羅拉紡A紗,后羅拉間斷送出B紗,這一段就形成AB紗,當送B紗時A紗應減速,以保證條干均勻。
紡紗原理同雙色竹節紗,也是在改造后的細紗機上紡制的。中羅拉和后羅拉各送出一根不同顏色的粗紗,兩對羅拉交替送紗。如中羅拉送出A色粗紗,經前羅拉牽伸紡出一段A紗;當A紗停止,后羅拉開始送B色粗紗就紡成一段B紗。在兩種色紗交替處會生成一段AB紗,每段色紗的長度可通過程序設定。
這種紗與竹節紗的主要區別是粗節處更粗,而且較長,細節處反而較短。一般竹節紗的竹節較少,在1m中只有兩個左右的竹節,而且很短,所以竹節紗以基紗為主,竹節起點綴作用。而大肚紗以粗節為主,突出大肚,且粗細節的長度相差較大。目前常用的大肚紗為100~1000(1-10公支),使用原料以羊毛和腈綸等毛型長纖維為主。
在紗的表面附著各色彩點子的紗稱為彩點紗。有在深色底紗上附著淺色彩點,也有在淺色底紗上附著深色彩點。這種彩點一般用各種短纖維先搓制成粒子,經染色后在紡紗時加入。不論棉紡設備還是粗梳毛紡設備均可搓制彩色毛粒子。
由于加入短纖維粒子,所以紗一般要紡得粗些,其線密度為100~250tex(4~10公支),該類紗在粗梳呢絨用的較多,如粗花呢中的火姆司本(鋼花呢)等,均用彩點紗織造。也有用滌綸短纖維搓成粒子,混在棉紗中,織成布后用常溫染色。
因為滌綸要高溫高壓分散染料才能上色,所以在織物表面生成滿天星似的白點,風格獨特。也有在淺色織物中加入深色彩粒子,使織物表面上出現絢麗多彩的點子,具有獨特的風格。
這種紗與彩點紗相似,但它只用一種顏色的點子,如紡滌綸紗時加入棉或粘膠纖維做成的粒子。這種紗織成布后如果用分散染料染滌綸,棉不上色,就顯出星星點點的白星。用這種紗與普通紗在經向按一定間距排列,染色后就會生成條狀,若再加入緯向間隔排列就會生成格狀。
印節紗與段染不同,它先將絞紗染成較淺的一種顏色作為底色,如桃紅、淺藍、淡綠、鵝黃等,然后再印上較深的彩節,一般每節長度在10mm左右,間距也較大。
在同絞紗上染上多種色彩稱為段染紗,一般一絞紗染4-6種顏色。其在花式線中應用很多,可用于大肚紗、粗特毛紗、粗節與波形線復合的花式線,也有用段染紗再加工花式線用于飾紗,做成多彩圈圈線(圖3),還有用作固結紗使色彩豐富。這類花式線大都用于針織品,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大類產品。段染用在正規平紗上效果也很好。
這是我國傳統的一種花色紗染色方法,它是將一絞紗分為兩到三段,用棉紗繩(繩粗一般為5mm)扎緊,扎的長度視品種而定,一般為30mm左右,然后將這種紗進行染色,由于扎緊的地方染液滲透不進去而產生一段白節。因每段白節均不等長,所以制成的織物具有自然隨意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