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首屆紡織品國際貿易合作發展圓桌會現場。供圖
興華涂層機專業生產廠家2019年8月26日訊 中新網嘉興8月25日電(見習記者 劉方齊 實習生 李典)面對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復雜局面,中國紡織業“走出去”雖歷經波折,卻也品嘗著因“破”而“立”的可喜果實。25日,2019海寧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秋季)博覽會(下稱“家博會”)于浙江海寧開幕。其間舉行的“僑連海寧·僑商論劍”浙江省首屆紡織品國際貿易合作發展圓桌會,吸引了來自政府、紡織業協會、紡織企業以及13個國家的僑界代表參與,共話全球化新形勢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走出去”的時尚智能路。
“當今紡織服裝產業所處的環境正在發生著結構性變化,建設世界級先進產業集群是大勢所趨。”當日圓桌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用“調整”和“平衡”形容當今的全球化趨勢。
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紡織業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全球紡織生產規模和行業產業鏈的佼佼者。據統計,201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2767.31億美元,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額1190.98億美元,服裝累計出口額1576.33億美元。
如何在不確定的外部條件下,保持中國紡織業的固有優勢,并尋求確定的發展方向?在嘉興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仁貴眼中,“僑商”群體成了“解藥”之一。
“僑商是連接中國和海外資源互通和貿易來往的一座橋梁。我們需要發揮僑商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最大優勢,通過以僑引僑、引智、引才,實現紡織業的突破性發展。”張仁貴說。
今年44歲的瑞典籍僑商王維佳于16年前回到中國,將企業落地在嘉興平湖。從幾十人的小企業發展成如今擁有700余名員工,生產穩步發展,效益逐年提高的中型企業,她親歷著數十年企業的漫漫求索路,也體會著中國和國際貿易的場場博弈。
“唯有好品質、創新力以及知識產權體系的保護,才能讓企業在‘走出去’時,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王維佳為眾多同行業提供建議。
從“一塊布”到“一個家”是此屆家博會的理念,而海寧市振鑫布藝有限公司正將這一理念悄然運用于企業發展規劃中。“當初我們僅僅是單一生產窗簾布,現在我們針對歐美客戶的需求,設計出‘出售一個家’的概念,從小家坊、地墊到家居服、拖鞋,我們將打造出客戶黏度較高的家居集合店,不斷拓展海外市場。”該公司創始人黃培祥表示。
“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企業家+民資+海智’模式,充分發揮重要僑團、知名僑領、領軍僑企、高端人才的作用。”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黨組書記、主席連小敏說,該省僑聯通過選派知名僑領擔任兼職副主席,強化領導服務體系構建等,在僑務資源稀缺地區導入了全球僑務資源,為中國紡織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以布為媒,以僑為橋。記者在家博會現場看到,眾多中國傳統紡織行業企業正在科技研發、時尚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創新設計、綠色環保等方向多點發力,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紡織蓬勃如初的生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