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層整理
基礎部分
定義:
涂層機專業生產廠家無錫前洲興華機械2020年2月28日訊 在織物表面均勻地涂布一層(或多層)高分子化合物,通過黏合作用在織物表面形成一層或多層薄膜的整理加工技術。
目的:
改善織物的手感、外觀和風格,使織物增加許多新的功能,如防風、防水、透濕、防羽絨、阻燃、遮光等功能。
涂層方法的方法:
直接涂層、間接涂層等。
涂層工藝:
干法、濕法、熱熔、泡沫、轉移、黏合和疊層等方式。
涂層整理劑的分類及特點
涂層整理劑又稱涂層膠,是一種具有成膜性能的合成高聚物,涂層劑的種類不同,其性能也不同。
涂層整理劑的分類及特點
一、聚丙烯酸酯類涂層劑
聚丙烯酸酯類涂層整理劑的化學結構
聚丙烯酸酯類織物涂層劑(簡稱PA),是目前常用的涂層整理劑之一,廣泛應用于服裝、裝飾用紡織品。
優點:
產品價格低,生產和應用工藝較為成熟,耐日光、氣候牢度好,不易泛黃,透明度、相容性好,有利于生產有色涂層產品,耐洗性好,黏著力強。
缺點:
彈性差,易折皺,表面光潔度差,手感難以調節適度。
最初的聚丙烯酸酯類涂層膠屬于單純防水型,然后通過不斷改進,目前的品種具有防水、透濕、阻燃等多種功能。
1.防水型聚丙烯酸酯(PA)涂層劑
溶劑型聚丙烯酸酯類涂層整理劑,其黏著性和耐水性極佳 。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耐久性等特點。
水基型聚丙烯酸酯類涂層整理劑,用水基型的聚丙烯酸酯類涂層劑進行涂層整理后的織物還需進行拒水整理,才能以使涂層織物獲得更高的耐水壓質值和拒水性。
2.防水、透濕型聚丙烯酸酯(PA)涂層劑
此類涂層劑整理過的織物具有防水和透濕功能,其防水透濕機理是成膜時形成大量的微孔,允許水蒸汽分子(平均直徑0.0004μm)通過,從而使織物獲得防水透氣性。
3.多功能性聚丙烯酸酯(PA)涂層劑
已從過去單純的防水透濕型發展到多個品種,甚至還兼有幾種性能的多功能產品。
二、聚氨酯涂層劑
聚氨酯涂層劑有聚酯型聚氨酯(式中HO—R—OH系聚酯二醇)和聚醚型聚氨酯(式中HO—R—OH系聚醚二醇)。
涂層工藝也可分為干法、濕法、熱熔、轉移法和黏合法等。
1.溶劑型聚氨酯(PU)涂層劑
溶劑型聚氨酯(PU)涂層劑除了在濕法涂層工藝中適用之外,還應用于轉移涂層和干法涂層。最普通的溶劑有二甲基甲酰胺(DMF)、丁酮(MEK)、甲苯(TOL)、異丙醇(IPA)、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丁醇、醋酸乙酯和乙二醇甲醚乙酸酯等。
2.水基型聚氨酯涂層劑
水基型又分為水溶型和水乳型。大多數水基型聚氨酯含有乳化劑或大量親水基團,所以對涂膜的耐水性、磨洗強度有所影響。水基型與織物黏著力低一些,成膜性能和光潔度比不上溶劑型,作為轉移涂層的面層還不夠理想;對水敏感,耐水壓也比不上溶劑型;烘燥不易,工藝上要減慢車速或設備上要加長車身才能解決。但水基型涂層劑安全無毒,有利環保。
三、有機硅類涂層膠
有機硅產品,通常是指聚硅氧烷系列,分為溶劑型和水基型。
有機硅類涂層整理劑主要由具有活性基團的聚硅氧烷彈性體、交聯劑、催化劑組成的多組分涂層膠,聚硅氧烷類聚合物的主鏈是由硅氧鍵組成的穩定骨架,而硅原子上又連接有由烷基、苯基等有機基團構成的側鏈,這種包含有機基團的無機結構使它集有機物和無機物特性于一身。
可采用直接涂層和轉移涂層。有機硅涂層織物主要用于雨衣、雨傘、篷布、航海服、嬰兒褲、熱氣球、滑雪衫、防護服等。
四、聚四氟乙烯涂層劑
聚四氟乙烯(簡稱PTFE),分子之間很容易滑動,其摩擦系數在所有高聚物中是最低的,其拒水性好,難以被普通的液體所潤濕,與其他物質的黏附性很小。
聚四氟乙烯樹脂多用于黏合涂層整理,可以制成具有防風、透濕、防水、保暖性能以及優良的耐化學性和耐低溫性能的微孔薄膜,然后運用層壓技術將普通紡織面料與微孔薄膜相復合,取長補短,集多種優良性能于一身,可以有效地解決既防水,又能透濕的矛盾。
聚四氟乙烯涂層劑是唯一集防水、拒油、防污三種功能于一體的樹脂,它耐熱、耐氧化、耐氣候性好,不霉變,彈性好,無黏搭現象,是一種理想涂層劑,但價格非常高,這限制了它的使用。
五、聚氯乙烯涂層劑
聚氯乙烯(簡稱PVC)涂層劑有優良的綜合性能,在增塑劑含量高時,它表現出高伸長率、柔軟性、良好的手感和耐磨性;當增塑劑含量減少時,它的柔軟性和伸長率都下降,而硬度、拉伸強度和耐磨性增大。它無毒,耐氣候、耐酸堿性好,絕緣性好,易染成各種顏色,也可制成透明無色的制品,尤其是價格低廉,使它成為許多涂層織物的首選涂層劑。
涂層方法及設備
一、直接涂層工整理
直接涂層是將基布預熱平整之后,用刮刀或壓輥將涂層劑均勻涂布于織物表面,然后使其成膜的方法。
1.干法涂層
干法涂層是用溶劑或用水稀釋涂層劑并添加必要的助劑配制而成涂布漿,借涂布器均勻涂布于織物底布上,然后經加熱,使溶劑汽化或水分揮發,從而使涂層劑在底布表面形成堅韌的薄膜。干法涂層的工藝及設備較為簡單,適用于各種涂層劑,一般將涂層漿配制后即可涂布。
常用干法涂層的工藝流程為:
基布→浸軋防水劑→烘干→軋光→涂層→烘干→焙烘→防水整理→成品
干法直接涂層單元機結構示意圖
1-待涂織物 2-進布裝置 3-涂布器 4-烘箱 5-冷卻輥筒 6-烘干輥筒 7-卷布裝置
涂布器
2.濕法直接涂層(簡稱濕法涂層)
濕法涂層是利用強極性溶劑二甲基甲酰胺(DMF)能無限混溶的特點,將直鏈分子的聚氨酯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涂布漿。經聚氨酯二甲基甲酰胺涂層的底布,再經與水溶液接觸,涂層表面中的二甲基甲酰胺向水相溶出,而聚氨酯由于不溶于水而使濃度迅速提高,分子間的凝聚力增大,從而形成半滲透膜。通過半滲透膜,二甲基甲酰胺向水相擴散,而水也向涂層擴散滲透。在最外的涂層表面會出現垂直于膜表面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出通路的痕跡,最終生成微孔薄膜。
1-織物 2-浸軋槽 3-軋輥 4-刮刀
5-凝固槽 6-水洗槽 7-軋車 8-卷布器
3、熱熔直接涂層
熱熔直接涂層法也稱為熱熔成膜法,在工業用涂層織物中應用較多。它是將一些具有熱塑性的固體熱塑性高聚物顆粒或切片放入熱熔裝置,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使涂層劑呈熔融狀態,然后被擠出至涂層裝置,使溶體涂于基布表面,冷卻結晶后,即牢固地附在基布表面。粘在基布表面呈薄膜狀或線狀、網狀和點狀。
主要應用領域有功能性運動服、防護織物、手套、鞋子、汽車工業、衛生和醫用產品、熱熔襯、技術復合材料。
熱熔圓網涂層機
熱熔輥筒涂層機
二、間接涂層(轉移涂層工藝)
(一)轉移涂層
一般用于PU人造革膠黏層的涂布加工。轉移涂層工藝已從二次涂布操作發展至三次涂布工藝,它的表面層是由涂布兩個薄層所組成,進而減少了可能由于空氣的進入或溶劑的揮發而造成的空隙,對防水為主要功能的織物涂層整理是特別重要的。
工藝流程:
離型紙→涂布面層→烘干→冷卻→涂布黏結層→基布黏合→烘干→冷卻→離型紙和涂層織物分離
轉移涂層機
1-轉移紙 2-張力裝置 3-涂布器
4-黏合裝置 5-基布退卷 6-烘干機
7-冷卻輥 8-轉移紙成卷裝置
9-涂層織物成卷裝置
(二)黏合涂層
黏合涂層工藝是將樹脂薄膜與涂有黏合劑的基布疊合,經壓軋而使其黏合成一體,或將樹脂薄膜與高溫熱熔輥接觸,使樹脂薄膜表面熔融而后與基布疊合,再通過壓軋而黏合成一體。
工藝流程:
基布→涂布黏合劑→(烘干→)薄膜黏合→焙烘→軋光→成品。
黏合涂層機
涂層工藝
一、直接涂層整理工藝(干法涂層)
滌塔夫綢的防水、防羽絨溶劑型PA涂層:
P-1120 100g
交聯劑 1~3g
促進劑 0~3g
甲苯 7~9g
醋酸乙酯 7~9g
工藝流程:
塔夫綢→懸浮刮刀涂層→烘干→焙烘→(軋光) →成品
二、防水透濕涂層
紡織品作為服裝面料,不僅要讓消費者穿著美觀大方,而且要讓消費者舒適。而織物的防水性和透濕(氣)性是創造服裝內氣候舒適性的兩個根本的但又相互矛盾的條件。所以防水透濕織物是運動服、登山服、羽絨服、夾克衫風雨衣的理想面料。
防水透濕涂層主要有微孔透濕涂層工藝和微隙(無孔)透濕涂層工藝。
(一)微孔透濕涂層工藝
微孔透氣透濕性防水涂層整理是在織物的表面形成一層微細多孔性薄膜其孔徑非常細微約為0.2~10μm,此孔徑只能透過水蒸氣的H2O分子,對任何雨滴或水滴,因其粒徑太大而無法通過。
水滴不同聚集狀態顆粒直徑的大小
1、干法微孔透濕直接涂層
干法微孔透濕直接涂層一般采用的都是水性涂層劑 聚丙烯酸涂層劑PA-3的涂層工藝
工藝流程:
前防水加工(一浸一軋)→烘干(100~120℃)→涂層→烘干(100~120℃)→后防水加工(二浸二軋)→烘干(100~120℃)→焙烘(160℃,2min)→成品
涂層加工:
涂層劑PA-3 1000份透明增效劑 50~200份
6MD樹脂 40~100份
防水加工:
2.濕法微孔涂層
利用聚氨酯能溶于DMF等水溶型有機溶劑而不溶于水的特性,將溶于DMF的聚氨酯涂層劑涂敷到織物上,而后進行濕法凝固成膜的工藝。
3.薄膜層壓復合涂層
將具有防水透氣功能的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通常是微孔薄膜)采用特殊的黏合劑,層壓或黏結到各類織物上,從而獲得防水透濕性能,并有一定的防污防油性能。功能性薄膜分為微孔型、致密親水膜和微孔親水結合膜。微孔膜的防水透濕機理與微孔涂層類似。
(二)微隙(無孔)透濕涂層工藝
微隙(無孔)透濕涂層工藝是一種防水性好、又具有透氣性的加工法,且透氣機理明顯不同于微孔薄膜,是利用一種新型的具有特殊功能團的熱塑性聚氨酯樹脂(TPU)。
其透濕原理首先是利用高分子物質分子鏈中含有一定量親水性基團 (—OH,—COOH,—NH2)的特點,以這些基團作為水分子的階石,水分子因氫鍵和其他分子間力在高濕度一側吸附水分子,通過大分子鍵的熱運動,由親水基團傳遞到低濕度一側解吸(即由高壓向低壓擴散),形成“吸附—擴散—解吸”過程,達到透氣目的。
微隙透濕涂層工藝處方:
工藝流程:前防水加工(一浸一軋)→烘干(100~120℃)→涂層→烘干(100~120℃)→后防水加工(二浸二軋)→烘干(100~120℃)→焙烘(150℃,3min)→成品
前防水加工:
防水劑EM-11 20g/L
涂層整理:
PU-195 100份
增稠劑 3份
有機硅289 5份
MD樹脂 2份
后防水加工:
防水劑EM-11 30g/L
防水劑H 40g/L
催化劑HA 20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