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在哪里?就在傳統行業自發自動的自我救贖之中!
興華涂層機2019年3月6日訊 不要以為是越南、是印尼在“接管”中國的舊動能產業。在東南亞,廉價、低技能的勞動力,很快就會碰到全新的職業殺手:自動縫紉機器人。它將重塑制造業的全球化分工格局。
小石城就是這樣一個縮影。天源服裝的這家工廠擁有21條自動化裝配線,與傳統的人工生產相比,預計可降低50%至70%的人工成本,同時提高70%以上的生產率。當產線全面打開的時候,每22秒便會制造一件T恤衫,每年能生產大約2300萬件。”天源服裝的負責人曾經提到,“在世界各地,即使最便宜的勞動力市場也無法與我們競爭”。
這項自動化技術,可以使得該工廠每件Adidas的T恤從面料裁剪到縫紉到成品,大約需要4分鐘,而生產成本只需要2元人民幣。
而且這個技術還在飛速發展。2017年SoftWear收到投資者CTW的450萬美元投資后,開始加速全自動化生產線的開發。一年半后的今天,原來的4分鐘,已經可以縮短到22秒,1個操作員可以頂替原來的11個人。
足以打敗天下。越南,自然也不在話下。
幾十年來制造業自動化一直是大多數行業關注的焦點,但由于服裝生產的獨特特性,這一領域的進步比較小。切割材料或縫紉按鈕等步驟已經成功地實現了自動化,但要將材料縫合在一起是很困難的。因此與汽車和電子制造商相比,服裝業的自動化發展速度要慢不少。
然而,傳統產業自有自己的融冰之旅。隨著這類自動縫紉技術的成功,將會在世界各地產生影響,包括在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生產。自動化縫紉,是一個越來越不能拒絕的新興技術。在埃森哲2018年的《全球外包報告》中指出,在服裝制造的差異化的外包模式中,裁剪和縫紉自動化,在投資規模上領跑所有的其它的技術。因為它實在是太誘人了。
品牌服裝商也要跟著變。隨著零售業受到了電商前所未有的沖擊,香港馮氏家族所掌控的利豐集團近些年一直不太順利。扭轉乾坤,面向未來,利豐集團最重要的轉型動作,就是數字化戰略。在2018年5月,利豐宣布與Softwear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它將使用Softwear的這款SEWBOT機器人技術,速度將是手工縫紉的兩倍,從而大大提高利豐最核心的競爭力:鞏固供應鏈優勢,加快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響應速度。
自動化縫紉的價格,仍然是一個推廣的障礙。幾十萬美元的設備價格,讓許多服裝制造商望而生畏。為此,Softwear也在2018年推出了 “機器人即服務”的租賃業務,5000美元可以租用1個機器人,以便大力推廣這項技術的使用。各種融冰的努力,正在推動自動化縫紉堅定不移地往前走。
盡管自動縫紉目前只能在T恤和短褲上,但服裝制造業的活力,顯然是來日方長。Softwear認為在未來五年內,它的機器將能夠生產出一件帶胸袋的連衣裙襯衫,這往往需要78個獨立的步驟。而牛仔褲和連衣裙的自動化生產,也都在提到日程。其實,即使是T恤衫,全球每年也有115億美元的龐大市場,而美國和歐洲基本全部是進口的——本地化生產的潛力是巨大的。而這家自動縫紉公司的使命就是“SewLocal”:就地縫紉!也許國防部的軍裝,也會轉移到美國本土的生產線上。
Softwear并不是孤獨的前行者。在西雅圖一家初創企業Sewbo機器人公司,也是躍躍欲試地要把服裝制造業帶回美國。它采用了另外的一種方法,使用一種無毒的聚合物來暫時使織物變硬,這樣現成的工業機器人能夠用“硬布”來制造服裝,就像處理金屬薄板一樣。專門為美國國防部生產制服的藍水防御公司,每天能生產8000條戰斗褲,目前正在與Sewbo公司進行合作,嘗試使用其機器人工藝。
打造服裝行業的本地而非全球供應鏈。這對于迫切尋求就業和制造的美國和歐洲,都是超級利好消息。因此,Softwear在歐洲同樣活躍,它前往荷蘭小鎮Waalwijk去做“關于鞋類未來”的演講,鼓吹鞋業自動縫紉的回歸。這個小鎮有400多家相關的鞋類企業,包括一家制革廠,曾經是全球鞋類的中心之一,而現在制造業都基本流失,剩下的差不多都是零售業。鞋類制造業,到底能否回到這里重新生產?通過數字鞋面生產線,Soft wear以其全自動鞋幫的縫制,正打算幫助荷蘭收復丟失的制造陣地。
對已經穩定多年的全球服裝制造格局而言,這將是驚天霹靂的沖擊,服裝制造不再是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自動縫紉機,將成為里程碑的節點。節點之后,服裝制造業可能真的會回流到歐美國家。
四、小記
紡織業正在卷土重來。美國在高技術材料制造方面創造了利基市場和競爭優勢。2009年到2015年,紗線、織物和非服裝紡織產品的資本投資,已經從9.6億美元增加到17億美元:增長了75%。在被稱為“智能紡織品”的市場上,發展迅速。智能紡織品是用新技術開發出來的織物,為紡織品提供了全新的附加值。2004年至2014年,全球智能紡織品行業的年增長率為18%,而美國智能紡織品的年增長率超過27%。作為美國“再工業化”的重要戰略計劃,美國國家制造創新網絡(制造業USA)中的“先進織物研究院”,投資近2億美元,正在開發新一代智能紡織。面向未來工業的14個選項中,其中之一,美國的決策者們居然留給了紡織業!與柔性電子、與復合材料、與機器人等產業并駕齊驅。這是何等的戰略視角。這是美國“先進制造”所做出的選擇。
更大的市場是,美國每年進口1000億美元的服裝。如果這個行業能夠實現自動化,并且回遷美國的話,全球紡織業格局將會大變。麥肯錫對此在2018年10月專門做了一個報告進行評估,“服裝制造業能否‘回家’”,從而實現回岸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