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華涂層機2019年2月13日訊 為染缸裝上“大腦”,效益增加10%以上,紹興一家小微印染企業這個數字化建設成果受到關注。這家企業名叫紹興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我們走了第一步。”公司總經理王文俊說,如何讓“印染大腦”更聰明,需要大家一起干。
印染產業是紹興傳統產業。染色一次合格率低,是紹興印染企業的一大痛點。一直以來,紹興印染企業設備先進,但染色效果卻參差不齊,能耗成本也居高不下。“難題不破解,企業效益上不去。”這成了壓在王文俊心頭的一塊石頭。
如何破解?近年來,王文俊一直在動腦筋。“工業互聯網是個不錯的工具,但放在印染行業,該怎么運用呢?”王文俊調研發現,不少印染企業投入上千萬元,上馬德國數字化印染裝備,但收效甚微。原來,進口設備的許多運營數據,都是廠家所擁有,企業無法直接利用。沒有核心數據,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等于一句空話。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王文俊決定從公司現有的國產印染設備入手,通過技改探索一條印染產業工業互聯網之路。去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中國輕紡城集團公司紡織產業大數據中心主任、“國千人才”張曉明博士。讓他驚喜的是,張曉明在過去的兩年里,深入印染企業,了解工藝流程,正在為“印染大腦”構建數據模型。
“萬事俱備,就差企業數據。”獲悉王文俊的想法后,張曉明同樣驚喜。
此前,張曉明主動找過一些印染企業,但吃了閉門羹,“有些企業拿不出有效運營數據,有些企業不愿提供數據。”張曉明坦言,印染行業工業互聯網是個新事物,一些老總的思想還不夠解放。“實際上,工業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共建共享。”
一個是國內頂尖大數據專家,一個是愿意貢獻數據的老總,兩人一拍即合。“你看,每天的實時運行數據都在這里。”站在公司信息大廳,王文俊指著電子顯示屏上跳躍的數據說,24小時實時動態監測運行狀況,一有異樣,“印染大腦”就會采取措施預警,可以有效提高染色一次合格率。
電子顯示屏上,呈現了每臺染缸全流程運行關鍵數據。“染色一次合格率與加料次數成反比,也就是說,加料次數越多,染色一次合格率越低。”張曉明指著一條工藝流程和一次成功率曲線介紹說,染色不合格,就需要反復加料;反復加料,就導致能耗染助劑等成本上升。而通過企業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到癥結,企業就可以對癥下藥。
通過生產過程實時監控,英吉利印染的運行狀況明顯改善。自去年10月份以來,英吉利印染每日染色一次成功率明顯上升,每日加料次數呈明顯下降趨勢。據測算,染色一次成功率每提高1%,生產成本約降低1%,效益約增加10%。
“這是‘印染大腦’建設邁出的關鍵一步。”市經信委有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將推開試點成果,使全市印染企業有望分享技術紅利。同時,針對企業降本減排增效需求,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在印染企業工藝改進和生產過程中更多應用,建設更強大的“印染大腦”,為企業提質增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