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華涂層機2018年7月15日訊 今年1月,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張雄顏的耳仔夾具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這是初中文化程度、紡織女工出身的她,拿下的第二個國家技術專利!
消息傳到公司,卻沒人覺得奇怪。“她雖不是工程技術專業出身,卻是我們創新團隊中必不可少的一員。”溢達自動化設備研發總監張潤明坦言。
溢達制衣廠三樓車縫車間,一片制衣流水線后面,就是張雄顏的創新“戰場”,推開玻璃門,較顯眼的是墻上一溜排開的科技進步獎證書。“這些證書,是對我這些年努力的較好回報。”張雄顏說。
張雄顏身上有股拼命三郎的勁兒,1991年進入溢達后,不甘于做一名車縫工的她,用4年時間完成了從工人到一線指導工到班組長再到主管的連跳。她邊工作邊學習,拿下了大專文憑,2011年升為公司的部門經理。
2008年,溢達接單生產了相對高端的免燙衣物,任務下到車間,一些技術問題卻難住了工人們。張雄顏靈光一閃:制衣行業能不能像造汽車一樣,靠自動化實現標準化,確保品質的穩定呢?當時,公司正好成立了設備研發部,她馬上和他們溝通,雖然制衣行業的自動化要難得多,至少可以先從個別環節做起。
襯衫袖側像箭頭的那塊硬長條布被稱作“三尖”,做了5年以上的熟手工人,每天也只能生產200多件。那段時間,張雄顏每天往返于設備研發部和車間工人之間,不斷摸索、調整,終于在2011年開發出第一代封三尖自動化機器,但一天50件的產量,只及新手工人的一半。繼續埋頭苦干,不斷改良優化……前前后后花了兩年時間,第二代設備產量提升至每天500件;第三代每天700件,合格率提升到99%左右。
首戰成功,溢達推進生產自動化的決心愈加堅定,公司每年為此投入近億元。張潤明領銜的設備研發部升級成卓越工程部,張雄顏成了自動化研發的“軍師”。
2016年12月,車間提前研究來年2月的新款,發現這批襯衫需要在領底加一個隱形耳仔(藏在領尖內側用來扣紐扣的小環)。“別看這東西小,卻要4道工序去完成:定耳仔—點落耳仔位—燙耳仔位—車耳仔。耳仔長10毫米、寬8毫米,員工很難用手抓住固定車縫,車出來有長有短,位置也經常偏離正中。”張雄顏說。
已經有一個專利在手的張雄顏,又開始了艱苦的試驗攻關。她想,既然耳仔太小很難用手抓住固定,何不做一個夾具,固定好位置再去車,豈不事半功倍?
試驗過程一波三折,團隊成員一度想放棄,張雄顏卻堅持了下來。一個不起眼的夾具,將原先的4道工序整合為一道,保障了品質,實現了自動化車縫。耳仔夾具,也獲得了國家專利。
近5年來,溢達自主研發了41種自動化設備,將梭織和針織的自動化率分別提高到77%和39%。張雄顏也先后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敢于創新,技術總會有進步。”沿著這個目標,張雄顏還要繼續走下去。
心中有夢 腳下有路(記者手記)
初中畢業,16歲就出來打拼,這個起點,真不高;紡織女工出身,獲得多項行業、省級創新獎項,獲授兩項專利,這樣的人生,一點也不平庸。
以低起點成就多彩人生,張雄顏憑的是一顆追求創新的恒心。
張雄顏的“逆襲”再次告訴我們:一切的所謂起點、出身、背景,都會在奮斗面前黯然失色。心中有夢,腳下有路,只有奮斗才能鑄就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