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華涂層機2017年5月8日訊 今年以來,供給側改革、實體企業減稅、環保整治……一系列政策措施繼續推進,但對紡織、化纖企業究竟作用幾何呢?企業的生產利潤、經營成本、投資方向等又有什么變化呢?日前,人民日報記者展開調查,吉林化纖、天服三悅作為紡織板塊調查樣本之一,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減稅降負,紡織企業切身感受如何?
調查背景:
去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各項舉措不斷加大力度。1—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25元,同比減少0.15元。紡織企業切身感受如何?
紡織企業感受:
調查中,記者請受訪企業給成本負擔排序,人工成本幾乎都位列前三。人工成本究竟有多高?吉林化纖董事長宋德武舉例,吉林化纖11150名員工,平均每人年人工成本超7萬元。
另外,宋德武說,有些地區、行業,甚至還出現原材料炒作情況,投機者較多,但較近管控力度還可以。“一部分負擔主要是原材料運輸,紡織原料生產下游行業主要集中在南方。”
紡織企業脫實向虛,可取嗎?
調查背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表示,金融、房地產行業利潤率高,行業報酬結構失衡產生虹吸效應,致使各種創新要素、生產要素逃出實體經濟,進入這些領域。要通過降成本、提品質、優化市場環境等綜合手段,把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讓做實業有前途。
紡織企業感受:
“1萬多人,不是靠著炒房能維持的。”宋德武不打算投房地產,“我們現在是全球較大腈綸、人造絲生產商,民族實業需要老國企。制造業要專注本業,夯實基礎,加速升級,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
紡織企業“融資難”問題解決了嗎?
調查背景:
商業銀行的貸款資金投向和結構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邱兆祥認為,當前商業銀行應立足于振興實體經濟,盤活沉淀在僵尸企業和低效領域的貸款資源,將其投向符合國家和地區重大發展戰略的實體經濟。
紡織企業感受:
天服三悅是一家專注款式設計、面料研發的服裝公司,與許多國際時尚公司互動緊密,正開發東南亞生產基地,貿易空間持續擴大。但民企身份、貿易與實業一體、資金同步增長疊加,融資存在一定難度。“我們正和銀行推進,但融資方式主要是房產抵押、關聯公司擔保,程序增多、時間加長,難度增大。”董事長馬衛民建議,相關部門和機構對這類剛性需求的消費產業,特別是自主設計研發、躋身國際市場的企業予以資金支持。
“融資方面國企情況稍好,民企更難。”吉林化纖集團董事長宋德武也介紹,因為是上市國企,除了向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外,還可以股權融資。但近年來紡織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分化和國際化進程更加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雖然財務成本并非吉林化纖當前較急迫的問題,但2016年以前融資比較難,“這一年來有所改善”。
紡織企業利潤有好轉嗎?
調查背景:
今年1—3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28.3%,增速比1—2月份回落3.2個百分點。有統計專業人士分析,回落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價格上漲快于產品價格上漲,煤炭、石油和鋼鐵等相關行業盈利放緩,同期利潤基數偏高等。
但同比看,利潤率繼續回升,且利潤增長結構有所優化,采礦業、原材料制造業比重下降,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比重上升。面對不同行業、企業生產利潤分化,關鍵還是要重點抓好產業轉型升級,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工業體系,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并駕齊驅的結構新格局。
紡織企業感受:
“實體經濟的錢不好賺。我們是傳統產業,紡織業競爭比較充分,基本上全要素都是市場化。之前一段時間,毛利潤率只有7%到8%。”吉林化纖董事長宋德武介紹,前幾年都不盈利。
2014年起,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格局。碳纖維從1200多噸、2000多噸、4000多噸,到今年預計超8000噸。隨著新興產品占比增加,近3年毛利潤率都在10%以上,2016年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