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4:科技進步成績明顯
盡管在我國紡織工業增速降低、內需市場下降的情況下,2014年紡機行業發展變緩,但全行業堅持自主創新,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科技進步成績明顯,收獲了眾多科技成果。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李毅介紹,中國紡機協會對61家有技術代表性的骨干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產品研發不斷取得成果,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得到了提升。據調查,紡織機械制造企業的技術人員占企業員工總數的平均比例為24.2%,其中,高級職稱人員占3.7%,中級職稱人員占7.4%,初級職稱人員占8.2%,其他技術人員占4.9%。企業技術開發投入金額占企業當年銷售額的比例平均為5.9%。
2014年,國產紡織機械新產品共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3項,全國各地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5項,地市級成果獎21項。由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和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使我國成為世界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動化染色技術并實現工程化應用的國家,摘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由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工學院、江南大學、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和河南工程學院聯合完成的“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研發出的棉紡精梳機速度達到450鉗次/分,在產品適用性、節能方面也有建樹,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由天津工業大學、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在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國內首條雙組分熔噴生產線,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4年,紡織機械重點企業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2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76項;已申請發明專利54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225項。
此外,2014年共有6家企業申報中國紡織機械產品研發中心,較終評出2014年度5家中國紡織機械產品研發中心。這5家產品研發中心為:浙江錦峰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的精梳機梳理器材產品研發中心、廣東豐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劍桿織機產品研發中心、紹興市水富紡織器材有限公司的噴氣織機用異形筘產品研發中心、浙江日發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轉杯紡紗機產品研發中心、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紗線自動化染色裝備產品研發中心。從2013年首批中國紡織機械行業產品研發中心發布以來,紡機行業共有38家產品研發中心被授牌。評定出的研發中心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對紡機行業技術水平提升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導向作用。
展望2015:出口市場面臨機遇
2014年我國紡織行業面臨內需市場增長明顯放緩,綜合成本持續上升以及原料、產能、布局、企業組織等方面的內在結構性矛盾,進入中低速發展的新常態。作為紡織產業鏈上游的紡機行業,受到的影響十分突出。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顧平介紹,協會對117戶重點企業進行了生產經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企業訂貨量出現了普遍下降。針織機械企業首當其沖,近80%企業訂貨量下降;紡紗機械企業緊隨其后,近70%企業訂貨量下降;織造和印染機械企業50%訂貨量下降;化纖與非織造機械企業相對平穩,半數企業訂貨量能夠持平。
對于2015年的市場形勢,大多數企業感到不明朗、缺乏信心。調查表明,五成紡紗機械企業、印染機械企業和化纖與非織造機械企業,四成針織機械企業,三成織造機械企業對未來的走勢預計不樂觀。
盡管我國紡織機械國內市場形勢出現了調整,但出口市場卻成為亮點。2014年,我國共向17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紡織機械31.48億美元,同比增長24.64%。調查顯示,近80%的針織機械企業,近70%的織造機械企業,近60%的化纖與非織造機械企業,近40%的紡紗機械與印染機械企業海外訂貨量增加。顧平分析認為,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紡織產業鏈完善的需求,在華外商獨資企業的出口增加,國內紡織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帶動成套設備出口是紡機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隨著紡織產業國際間轉移加速,近年來國外紡機企業進入中國的步伐加快,國內紡織企業加快國際布局,紡機出口市場面臨著較大的機遇。特別是東盟經濟共同體(AEC)即將成立,將進一步增強東南亞國家紡織行業的競爭力,我國紡機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仍將有較大的增長潛力。數據顯示,中國紡織機械對東盟十國的出口額從2010年的3.46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58億美元,平均年增長21%。
規劃十三五: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紡機行業該如何發展?高勇分析認為,新常態下我國制造業面臨著投資增長后勁不足,融資瓶頸約束凸顯等問題,企業經營依然困難。同時國內棉花市場和用棉形勢依然復雜,化纖產能結構調整任務艱巨,節能環保約束壓力增大,產業布局調整面臨新形勢、新問題,中小企業生存壓力突出,紡織工業的中低速發展可能會貫穿整個“十三五”。對此,紡機行業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積極適應這種新常態。他特別指出,節能減排的源頭在裝備。實踐表明,紡織行業節能潛力巨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印染等企業的競爭力就體現在節能減排的程度上,而國內紡機企業對此重視程度還不夠。目前,國內紡織企業掀起在新疆投資,在海外建廠的熱潮,高勇提醒紡織企業以及相關紡機企業也要警惕其中蘊含的風險。
王樹田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這也是紡機行業的發展方向。紡機行業唯有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才能適應新常態,走出新常態。紡機行業將繼續加快結構調整:開發節能減排設備;加強基礎專用件的研發,提高關鍵零部件和器材的自主化水平;加強紡機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兩化融合水平,促進紡機企業的工藝技術進步和機床數控水平。
他指出,隨著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紡機市場將更加關注那些自動化程度高、能夠節省用工、提升紡織產品質量的節能減排機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代表的高端紡機市場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需求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