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國民經濟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劃分有明確的規定,行業、企業按產品定位入座。紡織機械工業屬第二產業中設備制造業里的專用設備制造業。在專用設備制造業中,沒有再劃分更多的專業行業,可能是因為篇幅,以防掛一漏萬吧。
紡織機械這個名稱由來已久,無法考證,這可能是從歷史中演變過來的。作為歷史來講,利用機器把天然纖維紡成紗、織成布,用于服飾也是正常的,這種機器就稱為紡織機械。
到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的發達、產業鏈的變化,紡織工業的情況與過去大不一樣了。紡織工業“向上爬”,進入了紡織原料生產領域,“向下滑”到服飾、裝飾、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產業鏈上下延伸得很長,服務領域更廣。
這樣,傳統稱之為紡織機械的領域就顯得狹窄了。要不要把傳統紡織機械產品的社會功能、作用在認識上有個提升呢?要不要再科學地理一理、科學地劃分一下產品類別呢?這值得我們探討,個人之見可否把紡織機械按以下四類進行粗分呢?
一類是纖維生產機械。即現在統稱的化纖機械。現在的稱謂也對,但從名稱看只局限在化學纖維的紡絲與后處理,而現在的化纖領域,已進入紡前的聚酯生產裝置,聚酯前的對甲苯二甲酸酯生產裝置。有了這些裝置,才可以進行紡絲和后處理,況且纖維素纖維也得有紡絲前的木漿、棉漿、竹漿等生產技術裝置,才能進行紡絲和后處理。高分子化學的變化多端,有許多新的品種——高新技術纖維出現。這些配合服務的機械設備,可否統稱為纖維生產機械呢?
第二類是纖維加工機械。即現在統稱的紡織機械,這個名稱沿用已久。這類機械的作用就是把天然纖維、化學纖維,采用不用工藝,經過混合、梳理之后,紡成紗、織成布,形成紡織工業的初級產品,人們可以使用,也可以再進行精細加工,這些服務配合的機械設備,可否統稱為纖維加工機械呢?
第三類是紗線、織物印染與后整理機械。即現在統稱的印染機械。有了紗線、有了織物,便可用于消費,但這畢竟是初級產品,還可以進行精細加工,成為五彩繽紛的紡織服飾產品進入市場。這些服務配合的機械設備,可否統稱為紗線、織物印染與后整理機械呢?
第四類是紡織機械專用基礎件。即現在所謂的紡織機械專件、紡織器材之類的產品。這些產品量大面廣,具有標準、通用功能,又屬易損件、配件。生產的這些零部件,可以服務于主機,又可以服務于設備的維修,這些可否統稱為紡織機械專用基礎件呢?
探討這樣分類的目的,有利于行業自己的科學定位,有利于興辦實體經濟企業的產品定位,明確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提高自己的社會價值。
當然,這只是個探討。要改變習慣做法談何容易。況且沿用幾十年來棉、毛、麻、絲的加工,就是紡織機械的統稱,如若改變,談何容易。況且幾十年的行政管理序列、海關稅號、展會展品排列以及學校教科書的編擬等,都可能涉及,牽一發而動全局,我也知道改變現實不太可能。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紡織機械工業進入了新的領域或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我們須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