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持續上漲、產能嚴重過剩、產業層次偏低等不利因素,嚴重制約著柯橋區紡織業的發展。”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訴苦不迭。而據他預測,2014年上述因素的作用效應將更加明顯,紡織業仍將在困境中步履蹣跚。“利潤空間被不停擠壓,現在許多企業只是在勉力堅持罷了。”
可以斷定,這種形勢已不可逆轉,且只會日趨嚴峻。那么,紡織業將何去何從?帶著問題,記者日前進行了走訪。
招工越來越難
提起招工,柯橋區錢清鎮非凡雨服飾公司人力部部長孫華軍有些惆悵。
“往年這個時候,公司門口擺張桌子,貼個大大的‘招’字,桌子前面馬上排起長隊。”孫華軍介紹說,“但是今年公司門口,來的人少了很多。”據他分析,雖然紡織業用工缺口依然存在,但農村生活條件好起來了,都不愿意出來打工了。
“在我們公司,一些干縫紉的二十多歲的小青年,月薪有3000元~5000元。但是現在的小青年,都不愿意做縫紉工。他們圖新鮮,喜歡跟外界接觸,跟人交流,工作要有挑戰性,寧可去站柜臺、端盤子。”孫華軍有些無奈地說。
浙江省現代紡織工業研究院院長胡克勤回憶說,早些年,紡織女工的崗位很吃香,如果招收500人的話,較起碼有1000人前來應聘,因此工廠招收的大都是20歲出頭的女工,正是手腳麻利的年紀。
但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紡織行業開始面臨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國內多種壓力讓企業疲于應付,工資上漲、匯率變動、成本上漲等;而另一方面,國際市場的環境不僅沒能給危機中的紡織業提供緩沖,甚至有使其惡化的趨勢。
如今,動輒三四千元的員工工資讓利潤率不高的紡織企業感到頭疼,其工資水平對勞動者的吸引力越來越低,尤其是失去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紡織業為何在年輕人中失寵?胡克勤認為,行業的變遷影響著勞動者的就業。不少年輕人都愿意坐在辦公室,不愿意去工廠。此外,來自服務業等新興行業的競爭也是重要原因。胡克勤認為,近年來紹興服務業發展迅速,工人可選擇的就業渠道越來越多,服務業、高科技產業的吸引力逐步增強。“服務行業的人坐在空調房里,輕輕松松能拿三四千元。拿同樣的錢,為什么要來當紡織工吃苦?”
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除了招工難,紡織企業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工藝簡單、附加值低、單位土地產出效益低。有這樣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紹興縣200家紡織企業能生產156億米布,總利潤為13.11億元,也就是說,平均每米布只掙0.08元。再以印染為例,平均每米布的印染利潤只有0.09元。
“這暴露出紹興紡織業的一個致命弱點,產業層次低、以傳統產業為主,過分追求規模效應而忽視了產品的質量。”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成榮坦言,紡織產品結構單一,產業結構存在嚴重問題,是紹興紡織業發展的較大瓶頸。
與偏低的產業層次相對應的,是粗放的生產模式,即高能耗、高污染。也因此,紡織業今年來還經受著節能減排“大考”。
紹興縣作為紡織面料年產量占全國10%的紡織大縣,其擁有從前道PTA、化纖原料到織造印染、服裝家紡完整的產業鏈。其中,印染產值占到全國的30%,占全縣工業經濟的比重接近25%,是傳統支柱行業。由于產業能源消耗大,這個戶籍人口只有72萬的縣城,全社會燃煤消耗量占浙江全省的8%,工業廢水排放量占浙江全省的6%,紡織工業發展所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今后,節能減排的力度將越來越大,約束將越來越嚴。”對此,紹興市委常委、紹興縣委書記何加順說。
在此背景下,紡織企業不得不把過去欠的“環境債”補回來。而這筆開支,讓這些原本就薄利的企業雪上加霜。
在連年不景氣的困境中,紹興縣新園針紡染整廠2013年仍然新上了兩臺廢氣靜電處理裝置。
“設備投資30多萬元,兩臺裝置每天要用200多度電,折合電費100多元,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新園針紡染整廠總經理朱晟杰告訴記者。他還說,企業賺錢不能影響社會,“我們要有這個覺悟—讓粗放型發展的時代成為過去。”
機器換人受青睞
可喜的是,面對上述困境,不少紡織企業也在積極求變。如為了應對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與招工難,機器換人在紹興迅速走紅,越來越受到紡織企業的青睞。
以坐落于錢清鎮的紹興華茂化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茂化纖)為例,該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滌綸纖維的大型加彈廠,年產滌綸加彈絲15萬噸,目前擁有員工1000余人,用工荒曾是公司揮之不去的噩夢。不過近年來,隨著產業技術轉型升級的逐步推進,智能化機器越來越多地介入華茂化纖的日常生產活動。
高安洪介紹稱,公司購買了很多進口加彈機,包括德國原裝進口的巴馬格機臺46臺,日本TMT公司33H機臺42臺,目前已經投入了3000多萬元。
柯橋區夏履鎮的紡織龍頭企業新中天控股集團,現有員工4000多人。從2008年到現在,公司員工平均工資從1200元漲到3000多元。用工費用的上漲,迫使企業想辦法降低成本。當前企業的主要做法就是增加機器作業,減少工人數量。
與此同時,記者日前從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了解到,該學院智能信息技術研究所與企業、政府三方合作開展的智慧能源項目,很好地控制了企業生產中的能耗,為企業降低了成本。
據了解,該項目是采用計算機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能耗監控。之后將所得數據匯總、分析,并依此有針對性地改造生產工藝,已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比如印染環節中的染缸和定型機,按照技術工藝,需要根據不同的布料調節溫度,以前是人工的,調整時常滯后,這樣就影響了能耗。我們通過檢測,發現了這一環節的問題,給他改進了一下,就能進行自動調節,降低能耗了。”主持該項目的之江學院郝平教授介紹說。
智慧能源項目的應用,實實在在為紡織企業降低了能耗成本。以國洲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年產值5億元,其中綜合能耗成本約1.5億元。而應用了該項目后,年節約成本1500萬元。“其中涉及的設備改造,約為1/4。”郝平說。
針對一些小企業無力改造設備,該項目為這些小企業設計了能耗管理。即在班組間,進行能耗考核與對比。企業主根據結果,對優秀班組予以獎勵。實施能耗管理的企業,能耗成本可降低10%左右。
“我們還有政府端,對范圍內的企業能耗實時監控。便于政府管理,實現節能降耗。”郝平說。